首页 > 汽车内容详情

没有“核心技术”的理想汽车,为啥卖的很好? 2024-04-24 12:46:17 网络

我们总认为技术创新,是汽车品牌成功的关键。
但有趣的是,有这么一家车企,似乎无视这个逻辑,常常栖息于销量榜的前列——它就是“理想汽车”。
虽然大众常常吐槽,认为它“没有核心技术”、“只懂套娃”,但就是架不住销量好,这是为什么呢?
咨询了一些内行人,它们提出了3个观点,认为它们是理想汽车成功的关键。
仔细思量下来,真的太有道理了,不得不服!
虽然最近两年飘了,整个了理想mega,几乎把初心都丢了。
但抛开这点不谈,它仍是市场上少有的存在——消费者喜欢什么,就做什么,一点“羞耻”之心都没有。
听着有点像骂人,但真不是:因为一个企业,能够做到这个程度,做到完全服务于消费者,真的好难好难。
毕竟,不是每个车企都有勇气频繁套娃的,他们会在意外界的看法,在意大众的批评。
造成结果就是「昏招频出」!
譬如小鹏汽车就很典型,P7和g9都设计的挺好的,偏偏创新式的整个了个g6,丑的不行——有啥意义呢?
还不如沿用g9的外观和内饰,配置方面减少一些,销量绝对能提升,至少能增加1.5倍的样子!
其他方面也是这个道理,造车不能自嗨!
冰箱彩电大沙发可耻吗?并不可耻啊!消费者明明喜欢,为啥不做呢?
很多车企就是想不通这些点,还以为是几十年前,想着教用户如何开车!
但用户买单吗?并不买单,于是造成了销量的暴跌。
总结经验就是,造车不能自嗨,只考虑自己多牛逼,消费者一定教你“重新做人”!
毕竟,上面提到的这些点,说来不算啥,并不是没有车企效仿。
但他们的销量,为何仍未见起色?因为重视细节的品牌,真的不多。
说白了就是,一些车企也效仿了冰箱、彩电、大沙发,但真的让人无力吐槽:
以座椅为例,别人别人纳帕真皮,他们也纳帕真皮,但学了似乎又没学好,最终的结果就是,座椅又短又硬,一点都不舒服。
我自己就是受害者,都懒得说了。
仅仅只是这些问题也就罢了,关键是其他方面也不用心:明明用料都不错,但在细节上的处理,却大失水准,这无疑降低了豪华感。
拿我观察过几家车企为例,不平整的接缝、粗糙的车窗封边、过大的缝隙——这样的问题屡见不鲜。
这些并非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就是不在意。
此外,好多汽车的屏幕我都对比过,很少有像理想做到这样的——即清晰,分辨率又高,体验不止是好一点。
是这些企业做不到这些点吗?我想未必!
更多的原因可能还是源于自身的傲慢,以及对用户的不重视。
这并非无中生有,从很多车企老板的表现,就能看出这点。
譬如让他们学习雷总给用户开门,学的都不像,妥妥的一股傲慢气息。
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雷总真的是干一行爱一行,开个门都跟司机一样,而其他车企的老板,感觉是来扶贫的,简直高下立判“!
这点我就不用赘述了,以理想mega为例,整个的营销节奏把控的多好,相信很多人都能看到。
奈何产品力、造型、定价实在不行,否则,说不定真的一炮而红了。
同时,相对于其他车企而言,理想汽车的营销信息做得真的很清晰。
对比很多车企的官网就能发现,他们很会将功能和场景结合起来,展示理想汽车如何满足日常需求,比如家庭出游、购物的。
这种生活化的营销策略,让消费者很快就清楚了——这辆车又什么特点,能满足我什么需求。
根本不像很多车企那样,整了一堆专业名词,完全不知道这些功能是干嘛的,牛逼在哪里,有什么意义!
结果,自然造成了巨大的销量差异!
包括最近产品降价,居然还给老客户补偿费,就这一点,就超越了很多车企。
总而言之就是,不是理想汽车多么优秀,而是现在的车企太傲慢了。
的确,它们的造车经验特别丰富,它们的理念告诉自己:“应该这样,或者那样,去造一台好车”。
但它们往往忘了,好车不等于消费者需要的车。
造车重要的,从不是配置的堆砌和技术的叠加,而是基于消费者的真实诉求,给予最合适、最贴心的方案,不是吗?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