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时30分,烟台市第二十五次防空防灾警报试鸣启动,数百台防空警报器按照预先警报、空袭警报、灾情警报和解除警报的顺序依次鸣响,烟台广播电视台同步播放防空警报试鸣插播片。
8月15日是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纪念日,也是烟台于1947年首次遭到敌空袭的日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和《山东省实施办法》,烟台市人民政府、烟台警备区1998年决定,将8月15日定为全市防空警报试鸣日。每年这一天,烟台市都会组织防空警报试鸣,使广大市民进一步熟悉防空防灾警报信号、提高防空防灾意识。
据介绍,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叫做“预先警报”,这种警报用于空袭发生之前,特点是“长间隔”,提醒市民或许会有空袭发生,做好疏散准备;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一个周期(时间3分钟)叫做“空袭警报”,这种警报用于空袭发生之时,特点是“短间隔”,声音比较急促,提醒市民做好疏散隐藏;连续鸣放,持续3分钟则叫做“解除警报”,代表空袭结束,这种警报的特点是“无间隔”。而鸣15秒,停10秒,再鸣5秒,停10秒,反复3遍,时间为2分钟,是“灾情警报”。警报器在暴雨、暴雪、洪水、地震等重特大自然灾害,以及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事件等事故灾难时,发布这些灾情预警。
每一次警报鸣响,既是对历史的铭记,也是对警报设备、通信网络的一场大拉练。经过多年发展,截至目前,我市500余台人防警报器分布在城市的高楼大厦和街头巷尾之间,音响覆盖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的水平。
责任编辑:赵璇
审校:高涵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