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地服务内容详情

毑乸”,这两字很特别,怎么读?啥意思? 2023-12-01 14:43:16 网络

毑乸”,这两字很特别,怎么读?啥意思?知道的人不多

在中国的汉字文化中,“毑”和“乸”这两个字显得格外特别,它们的存在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文化和方言的一种传承。尽管在现代汉语中,这两个字并不常见,但在各地方言中,它们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毑”与“乸”,它们的结构都由“母”和“也”两个部分构成,形成了有趣的对称。

在“毑”字中,“母”位于左侧,“也”位于右侧;而在“乸”字中,两者的位置则相反。

“母”字我们都熟悉,它通常与女性和母亲的概念相关联。

而“也”字在这里似乎并没有直接的意义,它更像是一个形声辅助成分。

大家可能都误会了,其实“也”字是有确切的意思的。


“也”字在说文解字中,表示女荫,也是和女性相关的。

所以‘母’和‘也’都是和女性相关的字。

以此我们仔细推敲(“毑”和“乸”)这两个字,很自然会联想到它们可能与女性或母亲有关。

这样的猜想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这两个字确实与女性和母亲紧密相连。


接下来我们依次认识这两个字的读音和意思。


“毑”字,读作jiě,与“姐”同音,其本义是指母亲。

《通雅·卷二十》: 博雅有毑,即姐字,皆时造也。

《冷庐杂识·卷四》: 母,《尔雅》称「妣」,《诗经》称「母氏」,《广雅》称「蝗」、「毑」、

《艺林汇考·称号篇卷二》: 宋人曰姐姐,字或作媎,又羌人呼母曰毑,音与姐同,字又或作她。

在古代的蜀地方言中,母亲被称为“姐”,而在淮南则被称为“社”。

随着时间的推移,“姐”的含义扩展到了指姐姐,但在四川某些地区,母亲至今仍被称为“姐”。

在客家方言中,“毑jiě 公”指外公,“毑jiě 婆”指外婆。


此外,“娭毑”(āijiě)是对奶奶或者年纪较大的女性老人的一种尊称,

通常会在“娭毑”前加上姓氏,如“王娭毑jiě”(王奶奶)。

在陕北方言中,“毑jiě 家”指母亲的娘家,而“老jiě 家”则指奶奶的娘家。

这里的人们常说:“谁还没有个毑jiě 家”。


接下来我们讲一下另一个字。


“乸”字,读作,与“哪”同音,本义是指雌性的生物,即母的。

这个字在粤语和潮州话中较为常见,而在普通话中则较为生僻。

在方言中,“乸”常与其他字组合使用,

如“鸡乸”指母鸡,“牛乸”指母牛。

在某些方言中还有读作nia的变体,譬如在陕西把奶奶叫乸乸(nia nia)。

“乸”字在客家话中用来指代雌性动物,如“汝老乸”(你的母亲)。而在粤语中,“乸型”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娘炮”,用来形容男性行为女性化。


“乸”不常单独出现,而是与其他字组合,赋予了新的意义。

在广东人的日常交流中,“乸住乸住”这个短语时常被提及,它传达的是一种心理上的不适感,类似于心情被紧紧抓住,难以释怀的状态。

这种感觉可以是因为某些挫折或是无奈的情绪,就像是心中有块石头压着,让人感到窒息。

用这个词汇来描述一段感情,就像是说:“这段感情之路,现在看来是乸住乸住,原来一直是我的一厢情愿。”

这句话描绘了一种情感上的困境,表达了对过去单方面付出的感情的回顾,以及由此带来的沉重和心痛。


而对于热爱美食的人来说,“乸”这个字可能会在另一个场合中遇到。

在广东阳江,有一道令人难以抗拒的佳肴名叫“鹅乸饭”,这是粤菜中的一种特色美食。

它让“乸”这个字在美食爱好者的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为了美味与文化交织的象征。


在江南地区,母亲被称为“姐”或“姊”,这与现代的称呼有所不同,但这种文化传统至今仍在部分地区保留。

例如,“毑”字与“姐”同音,但意义、用法和语体色彩有所不同。

在江南地区,外婆被称为“阿婆”,这源于古时称母亲为“娭毑”,外婆则称为“娭毑婆”,后演变为现在的“阿婆”。

粤语中,“毑”字的用法非常广泛,尽管在日常生活中常被“姐”字代替。

例如,形容一个人动作慢时会说“毑手毑脚”,这里的“毑”字用来形容动作缓慢如老妇人。



这篇文章是我今天为大家准备的分享。如果你觉得内容不错,希望你能给予点赞和关注,这会成为我继续创作的鼓励。祝愿每位读者生活美好,一切都如你所愿。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