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博客内容详情

新能源汽车十年考:有人笑,有人哭,有人生死两茫茫 2023-11-01 10:44:33 网络

国内新能源汽车狂飙式发展的十年,也是见证野心家、实干家和失落者等各色玩家的十年。车企有生有死,玩家有进有退,有一跃成为海外销冠的领跑者,也有卷钱跑路再无踪影的投机者。

业内用九死一生形容造车之难。自2014年特斯拉免费公布电动车专利掀起国内新势力车企创立潮,在巅峰期的2018年,新势力车企一度达到487家,但到今年,有量产产能的车企仅剩10余家,其存活率实际是更残酷的1/40。

日前网传名单

倒在黎明前不算冤枉

从2014年开始,自称心怀造车梦的初创公司尤其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奇点、拜腾、绿驰等。但这类车企大多不掌握真正的造车技术,无法让纸面上的创意落地,无法建立涉及材料、研发、生产、供应链等复杂分工的制造体系。

2014年成立的奇点在2016年就发布了首款车型iS6,颇受早期资本看好而狂揽融资170亿。但直到今年,造了9年的iS6蓝图越画越大,交付车辆数据却仍然挂零,奇点沦为造车“跳票王”。同样烧光84亿却造不出一台量产车的拜腾,在被央视点名批评后成为笑谈。

奇点发布概念车型 iS6

在新能源造车如火如荼之际,造车新势力被部分地方政府视为拉动区域经济向前一步的重大风口。但地方政府引进与扶助新能源车企,却让部分新能源车企钻空子骗补。

2014年,世界顶级超跑赛麟将品牌资产打包出售给王晓麟,赛麟汽车获得地方66亿元补助。2020年,其职工实名举报王晓麟涉嫌虚假技术出资及挪用巨额国资,赛麟汽车被查封资产。

2016年,相关部门在对全行业93家新能源车企补贴情况进行排查后,发现有多达72家骗取补贴,骗补车辆近8万辆,涉及金额近93亿元,大量土地、园区也被严重浪费。

曾位列“新势力四小龙”的威马以融资能力强著称,如今也陷入破产传闻,业内将主因归结为创新造血能力不足;曾财力雄厚的恒大投资预算为3年450亿元,却陷始终没有交车。

成功的秘诀有相似性

经过一轮轮淘汰赛,少数新能源车企不但在四百多家竞品中杀出重围,销量还能持续爬坡,强如比亚迪甚至在海外成为半年度新能源汽车销冠。那么,它们做对了什么呢?

成功的秘诀总是相似。如今在国内第一梯队合称“蔚小理”的蔚来、小鹏、理想,共同的通关密码都指向清晰的品牌定位。这使它们对公众讲述的故事十分明确易懂,也方便潜在用户对号入座——蔚来主打服务,小鹏领跑智能化,理想追求极致细节。

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蔚小理

在同行因技术无法造血而倒下时,技术自主权的重要性得以凸显。最初,在许多车企信奉营销为王,如斥资3亿元在鸟巢打造新车发布会的赛麟,但成功者已经敏感洞察到“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

比亚迪和蔚小理等均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力争在细分赛道做出护城河式的优势。其中,比亚迪是为全球数不多同时掌握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新能源车企中,蔚小理的研发员工也享有最高薪酬。


逐梦造车圈,新玩家仍蓄势入局

科技公司也有造车梦。8月29日,小米公司业绩公告显示,小米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投入继续增加;据报道,小米汽车确定开发增程式电动产品。9月12日,华为发布问界新M7车型,负责人余承东喊出了“遥遥领先”的口号,且据他介绍,不到两周时间,新款M7 获得了超过2万台的大定,这让其他新势力车有些紧张。

汽车业界人士表示,科技公司人人都有一个造车梦,但如今看来,跨界造车可能不再分哪个圈,美的、海尔等家电企业也在蓄势,并通过做零部件的供应商方式“曲线”造车。

据《汽车纵横》统计,近两年已有不下40家各领域龙头企业宣布投身于新能源车市场。牌桌上已经不限于新势力们的竞争,新能源车市场未来将会更激烈及多元。投资研究平台专家陈肖认为,电车产业在热闹之余将会回归理性,真正走到最后的,必然是拥有硬实力的企业。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