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山东大学简称“山大”,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简称“山大二院”,那么您知道“山大医院”是指谁吗?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还是其他医院?
山东省是我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医疗卫生资源居于我国各省市前列,拥有老牌医学名校“东齐鲁”的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也有新晋医学豪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以及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潍坊医学院、济宁医学院、滨州医学院等地方实力医学院校。
这之中最耀眼的无疑是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其附属医院特别是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最有资格冠名“山大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临床医学学科入选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名单,拥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4家直属附属医院。历来与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3大豪门齐名,素有“东齐鲁”之称,“齐鲁”医学品牌也是我国最知名的医学金字招牌之一。
所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只可能称呼为“齐鲁医院”,传言山东大学为了强化“齐鲁”医学品牌,有意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改为“山东大学齐鲁第二医院”,虽然最后不了了之,也进一步说明齐鲁医学不一定需要“山大”衬托。
山东省立医院原来是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现在是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也有资格冠名“山大医院”。不过山东省立医院是省卫健委直属医院,不管是以前的山东大学,还是现在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其看重的仍是“省立医院”的身份。
那么“山大医院”到底是谁?原来是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很多人会奇怪,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不是属于青岛大学,怎么会和山东大学有关联,它不是简称“青大附院”,怎么成了“山大医院”?
实际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分别在国民政府时期定名为国立山东大学附属医院,以及在解放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内是山东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其后山东大学医学院留守青岛,扩建为青岛医学院,命名为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后再合并组建青岛大学,先后更名为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虽然名字一变再变,坊间“山大医院”的称谓一直未变。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在山东省内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齐名,担当着“山大医院”之名,还是名不虚传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拥有国家级临床重点学科(专科)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34个、精品特色亚专科3个,是山东省唯一具备心、肺、肝、肾、胰腺、小肠6种移植资质的医院,器官移植数量及质量连续七年位居山东第一。
在2020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位列全国第12位,进入A++序列,要知道公认的山东省头把医疗交椅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直到2021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进入A++行列,位列全国第13位,比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还低1位。在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推出的2020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荣登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第53位,与此同时,位列该排行榜进步最快的医院榜单。
两份权威榜单无不显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勃勃生机和强大动力。
虽然青岛先后引进清华大学附属青岛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等国家队医疗资源,也着重扶持了青岛市市立医院、青岛市中心医院等市属实力医院,但是仍然无法撼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在青岛一枝独秀的实力。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一直是国内最繁忙的医院之一,2021年度门急诊量高达722万人次,在2021年发布的中国综合医院门诊量、手术量排行榜中,医院门诊量位居全国第5位、手术量位居全国第10位。
不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也面临着众多挑战,特别是国家推出的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双中心”建设中,以及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双一流”建设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获甚微。
在“双一流”建设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只是山东省一流学科,无法媲美山东大学临床医学学科国家“双一流”学科。
在“双中心”建设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落选综合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山东省委省共建综合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为主体医院。在专科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牵头了心血管、神经、老年、妇产4个专科类别,山东省立医院牵头了创伤、妇产2个专科类别,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只获得创建国家骨科区域医疗中心。
就是在创建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也是支持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省肿瘤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为主体医院,创建急危重症、放射与治疗、糖尿病与代谢疾病、出生缺陷与罕见病等专业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而没有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影子。
青岛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能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在山东省全力推动青岛国际化大都市中,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大有作为。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