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地服务内容详情

2024年山东各地财政收入排名,青岛1339亿第一,烟台698亿第二! 2025-02-01 10:52:54 网络

在2024年山东省经济发展的大棋盘上,各地财政收入数据宛如一组关键坐标,精准勾勒出区域经济的发展态势、结构特征以及未来走向。

青岛以1339.00亿元的财政收入傲居榜首,尽管增长率仅为0.09%,但其经济实力的深厚底蕴与综合优势依然显著。作为山东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青岛拥有众多知名的高端制造业企业,在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海洋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了强大的产业集群。同时,青岛的港口优势使其在国际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外贸易额连年保持高位,为财政收入贡献了可观的关税、增值税等收入。青岛的现代服务业如金融、旅游等也蓬勃发展,进一步拓宽了财政收入的来源渠道。


济南作为省会城市,以1083.10亿元的财政收入位列第二,增长率达2.1%。近年来,济南积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在数字经济领域,济南吸引了众多互联网企业和大数据公司入驻,打造了一系列数字产业园区,推动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由此产生的税收收入成为财政增长的新亮点。济南的总部经济发展迅速,众多大型企业将区域总部或功能性总部设立于此,带来了大量的税收和就业机会。省会城市的集聚效应也带动了房地产、商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财政收入提供了有力支撑。

烟台和潍坊的财政收入分别为698.80亿元和619.60亿元,在省内排名靠前。烟台是山东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其在汽车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领域实力雄厚,并且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烟台的海洋经济也独具特色,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迅速,为财政增收贡献了新的力量。潍坊则以农业产业化闻名全国,在先进制造业方面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潍坊的机械制造、化工等产业规模较大,并且积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收入增长也较为稳定。

济宁、临沂、淄博等城市的财政收入处于400 - 500亿元的区间。济宁曾经以煤炭等资源型产业为主导,近年来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为济宁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打造一系列文化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财政收入。临沂是全国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凭借便捷的交通网络和完善的物流体系,商品流通量巨大。临沂也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淄博则是传统的工业城市,近年来通过实施产业赋能行动,对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同时培育壮大新材料、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财政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

菏泽、滨州、东营等城市的财政收入在300 - 400亿元区间。菏泽作为山东的后发地区,近年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通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菏泽吸引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特色产业项目入驻,形成了一定的产业集群效应。菏泽也注重本地特色产业的培育,如牡丹产业,不仅发展了牡丹种植、加工等传统产业,还拓展了牡丹文化旅游等新兴业态,为财政增收开辟了新途径。滨州在高端铝产业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通过打造完整的铝产业链条,提高了产业附加值,增加了财政收入。此外,滨州还在积极发展海洋经济和新能源产业,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东营作为石油工业城市,虽然面临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挑战,但凭借其在石油化工、石油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技术和产业优势,依然保持着一定的财政收入规模。东营也在积极探索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德州、聊城、泰安等城市的财政收入处于200 - 300亿元区间。德州在农产品深加工、装备制造等产业方面具有一定基础,并且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承接产业转移,推动产业升级。聊城的有色金属、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较快,也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泰安则以旅游产业为特色,泰山的知名度吸引了大量游客,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泰安也在积极发展新兴工业,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威海、日照、枣庄的财政收入相对靠后,但增长态势良好。威海作为著名的海滨城市,海洋经济是其重要的经济支柱,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威海的旅游业也十分发达,为财政收入做出了重要贡献。日照依托港口优势,积极发展临港产业,如钢铁、化工等,同时也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枣庄曾经以煤炭产业为主,近年来通过实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战略,发展了锂电、大数据等新兴产业,财政收入实现了稳步增长。

从整体增长情况来看,山东各地的财政收入增长态势较为稳健,多数城市的增速在4% - 6%之间。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山东近年来在经济转型方面的积极努力。各地通过实施新旧动能转换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各地也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了产业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从而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山东各地在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方面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部分城市的产业结构依然较为单一,对传统产业的依赖程度较高,在面对市场波动和政策调整时,经济和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可能受到影响。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存在,部分城市在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上与发达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山东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强化区域协同发展。一方面,要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力度,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新兴产业,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打造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要加强区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全省经济的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从而为财政收入的持续健康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标签: